文章摘自:搜建筑
搜集效果圖公司作品的過程中,一般載過一輪圖之后,我就不再回來看了,因為公司往往在找到一套方法論之后,會用很多年:雖然項目和客戶不同,圖看上去卻都差不多。但我總覺得MIR會和其他公司不一樣,因此就有了今天的這篇文章。如果用一句話來闡釋MIR的進化:技術(shù)純熟帶來的藝術(shù)自由,我覺得還挺合適。
他們的工作流程非常嚴謹
首先收到設計方案
經(jīng)過開會思考、討論
通過手繪表達初步設想的場景氛圍
之后整理3d模型和素材等
完成一張圖的制作
工作時間從每周的周一開始到周五結(jié)束
從不加班
……
每張圖的報價也是高達4600歐元
卻有很多人想找他們畫圖
大家對MIR的白大褂應該都挺熟悉了,今天的文章開門見山,都以MIR在2017年新上線的圖為開端。
PUBLIC, Dubai EXPO
效果圖在技術(shù)上讓我說分兩大類:
一類是直接的技術(shù),比如渲染器、材質(zhì)參數(shù)、后期技巧等等;
另一類是間接的技術(shù),比如角度和景別等。前者不用多說,后者有點像每個公司的技術(shù)研發(fā),能對一個類型的建筑找到對應的成熟表達方式,會對日常生產(chǎn)效率很有幫助,MIR也不例外。但不同的是,MIR一直在進步。
這是英國事務所KKA在法國沙特爾的一個項目,第一張圖遠景就是法國四大哥特教堂之一的沙特爾大教堂。雖說MIR原則上自己定角度,但我相信作為商業(yè)公司,或多或少還是要給業(yè)主面子的,比如第二張的這種遠景角度,MIR就總用:
BIG,法國人體博物館
AEDAS,新浪北京總部
Dorte Mandrup(Danmark),伊古麗薩特冰川中心
除了要給建筑一個正臉以外,MIR很在意前景地面的表現(xiàn),或者用他們的話:自然。也正是由于這個大目標,MIR的圖都很在意建筑如何與自然景觀結(jié)合,換言之,他們會根據(jù)建筑的表情來選擇景觀類型,不敢說渾然一體,但起碼和諧統(tǒng)一。
又是一家英國事務所,Powerhouse在荷蘭提爾堡大學的項目,這種躲在樹林里的角度就更常見了,不算beauty and the bit等公司的,MIR自己也用,但MIR在2017的這張圖放大仔細看,門口有一群扔帽子的畢業(yè)生,以及配套的攝影師,細節(jié)上的考慮比下面這些類似角度要進步不少:
BIG的項目,雖然這個角度也不新鮮(看下面這張圖),但MIR對近景草木和建筑的結(jié)合關(guān)系,已經(jīng)處理得十分精巧和細膩,這為MIR進一步在成熟角度基礎上創(chuàng)新提供了支持:
Saunders Architecture(Norway)
巴黎事務所CAAU的項目(這家事務所在2016年贏得了深圳寶安區(qū)文化藝術(shù)中心的國際競賽,與華東院合作),這個角度也有原型:
3XN的瑞典銀行,但顯然2017年的這張圖比3XN那會兒進步了很多:一方面它敢于把攝影機拉近,把街景描繪得更細膩;另一方面它不再依賴室內(nèi)燈光來提升畫面效果,依靠場景的自然時間段已經(jīng)令受眾與真實認知產(chǎn)生共鳴。這個項目在2017還放出了下面這張,相比于前者,它更像攝影作品:無論是對近景和主體的敘事性構(gòu)圖,還是建筑在氣氛上的描摹,都超越了對“效果圖”這三個字的經(jīng)驗性認知。
LesArchitectes的項目,EsplanadeClark。街景是建筑表現(xiàn)里無法回避的專題,MIR在畫面上不僅注重構(gòu)圖,更注重場景表達的真實性:光和氣氛都是在物體間相互發(fā)生關(guān)系,不是生硬地加入某一種元素。上圖把路燈刺穿薄霧的感覺描繪得淋漓盡致,其實這種類似的角度MIR之前也畫過,但如此強烈的氛圍表現(xiàn)我還是第一次見:
Zaha的作品,塞浦路斯博物館,方案我個人是真喜歡。人視和前面的那組圖套路一樣。MIR之前的鳥瞰也是可圈可點,但顯然MIR在這張圖上對“自然”二字的執(zhí)行力更為優(yōu)異,它不再需要水面或者攝影機的變化來給圖面定調(diào)子,也更敢于表現(xiàn)建筑基地與城市的親切關(guān)系:
藤本壯介與CAAU合作的法國里爾大法院。后面這張鳥瞰和之前的又不一樣,MIR通過高超的后期技巧把藤本壯介的設計手法與當?shù)氐淖匀画h(huán)境結(jié)合起來,從另一個維度詮釋了建筑與基地的親密關(guān)系,又不矯揉造作,MIR在官網(wǎng)上用法文給它起了個名字:恰似一片羽毛。
BIG的項目。這圖那會兒看起來也是驚為天人,當然說的是角度的創(chuàng)新和畫面氣氛的把握,再對比2017年的這張圖就能明顯察覺MIR在構(gòu)造上下了功夫。這并非個例,還有下面這張:
倫敦事務所Sutton Young在國王十字的項目,我找到這張圖的時候猶豫了好一陣它是不是照片,實際上類似角度MIR之前也畫過:
Snohetta
一張幕墻內(nèi)一張幕墻外,細部的精細度足以讓我懷疑這圖是給幕墻公司做的。MIR在技術(shù)上的進步與突破給了角度、景別選擇上更大的余地。
之所以說它們炫技,是因為MIR之前的室內(nèi),或者說套路上的室內(nèi)不是這么畫的,比如第一張報告廳,一般都不具體表現(xiàn)座椅和天花板,這些內(nèi)容都是后期整體加上去的,比如:
3XN, CPH Arena
Snohetta, Malmo
以及對于第三張漸消曲面本身的平滑以及材質(zhì)貼圖的處理,都在不同的維度展示MIR出眾的技術(shù)實力。
正是具備了這些,MIR今年這幾張圖,才不會讓人覺得驚掉下巴:
JSA, Sotogrande
TZed, KOA
MIR強大以及多面的硬技術(shù),為它進行更大的角度創(chuàng)新提供了可能性。這兩張圖如果不是MIR發(fā)布在他的網(wǎng)站上,我從任何其他渠道找到都會一眼帶過:因為我真的很難相信它們是效果圖。就像開篇所說,它在技術(shù)上的純熟為藝術(shù)上的自信,乃至自由,創(chuàng)造了豐富的想象空間,極大地擴寬了建筑數(shù)字表現(xiàn)的維度與深度。
RRA(Australia), Pilestredet77
StudioNineDots(Netherlands), Zuidas
Zaha Hadid, Cancun
Snohetta, House to Dieln
但,這些都不夠讓人結(jié)束對2017年MIR的期待。
西雅圖本地事務所Olson Kundig對地標太空針塔(Space Needle)的改造項目,在Archdaily上也可以查到。
MIR再這么玩兒下去,離開攝影展就不遠了。
to be continued...